2013/4/28 撰文:窺憐】

  前幾天釋出了正在自學韓文的消息之後,週遭朋友的反應相當令人玩味。確實是,因為我從來不看韓劇,也不追韓星,韓國的流行音樂也未曾接觸過,突然說要學韓文,連我自己也有點意外。

  不過最讓人意外的,莫過於是受到了一些奚落──諸如「什麼不好學,偏要學含狗語」之類的。

  個人對於韓國確實也沒什麼好感,特別是最近幾年媒體新聞,以及社會之間流言蜚語的渲染,或多或少對於韓國都有一些負面的成見。

  但,這也是我決定要嘗試學韓文的主因之一:那些新聞、流言都已經過二轉、三轉以上,但韓國人自己究竟是怎麼表示的?難道關於這些我國所認為的負面消息(諸如韓國裁判在比賽中偏袒韓國人之類),韓國方面真的是一致地抱持肯定嗎?

 

  關於日文,我已經學了將近十年。程度還是馬馬虎虎,畢竟最初的想法也只是「想知道日本人在寫什麼」,因此只有閱讀能力是勉勉強強。當初在學日文時也同樣被奚落了一陣,直到現在還是不時會被貼上「哈日族」的標籤。

  但我對日本文化並不是全盤接受的。既不哈日,也不親日,更不敢說對日本真的很熟。

  排除那些歷史上的、無謂的血海深仇不談,縱使日本民族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,譬如追求完美的精神,人際之間禮儀的應對進退,以及對於人性深刻的關懷等等,但其民族性過度內斂,壓抑個人表現、(幾近盲目地)以群體為重,森嚴的門閥階級觀念,以及物化女性、兒童色情等等問題,仍是我國應引以為鑑的。

  當然,我在舉這些例子的時候,並不是根據刻板印象進行泛泛之論,而是依據多年來閱讀日本出版的書籍,以及在日本網頁上瀏覽網友的留言,甚至是跟來自日本的姊妹校同學進行交流、溝通,才慢慢勾勒出這些「日本形象」。但這還不足,因為我仍是透過許多間接的資料在瞭解日本,不過已經遠比單純憑藉著他人道聽途說的資訊來地完整多了。

 

  回過頭來談:我們對於韓國,又真的認識多少?

  從體育比賽,到電玩競技,乃至於商場上的官司,我們所接受的新聞在在顯示這一條訊息:臺灣人正在被韓國人欺負。

  為了不讓韓國人再欺負我們下去,所以要拒買韓貨、拒看韓劇、不去韓國旅遊、排斥韓國文化,連韓式料理店索性都不光顧了。

  如果不排韓,就「不愛臺灣」。

  因此像我這種在這節骨眼上還學韓文的人,似乎是罪大惡極。就好比是在三、四十年前學俄文的話,就表示思想左傾,要被警備總部邀去喝茶的。

 

  臺灣人,我們何苦又要回到戒嚴時期?

 

  這整件事其實要分兩個層次來談:

  第一:究竟是韓國人出「奧步」,還是我們真的技不如人?

  誠然,在國內的氛圍,總是強調前者,而不曾提到後者。也許事實上是兩者都有。

  但這就像是小學生考試,隔壁阿民作弊考了滿分,而我們自己偏偏拿了個不及格,就算去檢舉阿民作弊,也還是改變不了我們不及格的事實。如果今天是我們腳踏實地拿了滿分,阿民則是靠作弊同樣拿滿分,或許我們還能有立場指控阿民作弊──當時如果阿民事後又賄賂了老師等等的變因我們大概也管不著,但只要有實力,就不怕別人出奧步,這是我們從小到大就耳熟能詳的道理,又何必此時又大聲嚷嚷要「拒韓」、「排韓」?以商業競爭來說,我們都很「愛國」、「愛臺灣」地拒買三星,一起用hтc,而不去實際比較雙方性能上的優劣,到頭來只是讓國產企業閉門造車、故步自封而已,這對國產企業乃至於國家形象有任何好處嗎?

 

  第二層次是:我們究竟是用什麼心態在看韓國?

  雖然這二十年來因為政治環境改革、意識型態更迭,現在自認為是「中國人」的臺灣人已經相對變少了,然而非關統獨問題,臺灣人的「中華思想」似乎仍揮之不去。我們似乎仍多是站在中國的角度,將韓國看成是中華文化的附屬──又或者是同屬大日本帝國底下的另一個殖民地。

  簡言之:我們很少用「平等」的心態看待韓國。特別是七、八零年代,臺灣經濟起飛,我們始終自許為亞洲四小龍之首,而把港、星、韓排在自己的後面。如今韓國經濟已經不能同日而語,韓劇、韓星、韓國歌曲大舉外銷進臺灣,使得不少臺灣人產生危機意識;但這個危機意識似乎沒有被轉化為正向的動力,而只是陷入「見不得別人好」的負面泥淖,就如同現在仍有不少臺灣人不相信大陸的經濟掘起,始終將大陸視為落後的彼岸。

  因此,一股腦兒地批韓、反韓、排韓,我們仍只能眼巴巴地望其項背,經濟、文化仍舊敵不過韓國。而好事者在前一陣子甚至開始倡議朝鮮戰爭,並支持金氏政權攻擊韓國以摧毀其科技產業云云。確實倘若朝鮮再起戰事,韓國近二十年的發展可能會付之一炬,但這不代表臺灣可能從中獲利,畢竟在全球化的潮流中,世界各地產業已是「我中有你、你中有我」的情況,並且一旦朝鮮起戰事,無論是哪一方得勝,必然都會是一場慘絕人寰的悲劇,戰鬥之中多少軍人平民將會浴血、犧牲,毀滅性武器會把戰線擴大到多長、影響到多廣泛的區域,恐怕是難以想像。臺灣與日本、中國大陸都有歷史上的血海深仇(反殖民、抗戰、國共內戰),但對韓國卻未曾有過任何軍事衝突,如此對朝鮮事態幸災樂禍,難道就是愛臺灣、發揚我臺灣的精神嗎?這是一向以親切、敦厚之美德為榮的臺灣人應該有的行為嗎?在國際情勢詭譎多變的現在,我們又何苦替自己樹立一個新敵人?

 

  最後,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:男女之間交往,有時總是會出現「你又不瞭解我,憑什麼說喜歡我?」的句子。

  有些人對韓國(或大陸、日本等等其他國家)的仇恨,根本是沒由來的,只是人云亦云。因此我們必要反思這個問題:我們對韓國(其他國家)瞭解了多少?到底有沒有資格喜歡/討厭韓國(其他國家)?

  如果只是聽從了不知道轉了幾手的資訊、憑藉著由不知名的他人所灌輸的刻板印象,而意氣用事地高揚著民族主義的大旗批韓反韓,跟小學生不明究理地群起排斥班上某同學的霸凌行為有何不同?我們現在所進行的不過只是一場更大規模的民族霸凌!

  而且,僅只是在我們自己這座小島進行而已。我們在自己的家裡霸凌別人,出了家門之後,有誰能保護我們?正如向前所提的,我們現在處於一個「我中有你、你中有我」的全球化社會,剔除別人的同時,意味著自己也將被別人剔除;當我們關起大門不讓別人進入,也是將自己封鎖在這座島嶼上。而一面高喊邁向國際化、一面又秉持著狹隘民族主義的我們,除了原地踏步之外,究竟有什麼能力前進?

 

  除了韓國問題之外,我國最近對新住民及東南亞勞工也漸有歧視、排斥之趨勢。試問:我們之中懂得韓文者有多少?懂得越南語、泰文者有多少?有真正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,還是只是一昧地憑著刻板印象、社會上的流言蜚語不斷抹黑污衊?

  沒有真正地瞭解,就根本談不上喜歡或厭惡──即使是瞭解了,也只有「見賢思齊、見不賢而內自省」,我們究竟有什麼立場或資格去指謫他人的不是?有什麼資格非理性地排斥其他民族?

  望眾人勿落入狹隘民族主義的泥淖。

  

arrow
arrow

    Kuail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